close


                                      (↑南部林業試驗所,所栽種的數十年老檀香樹)



                          (↑南部林業試驗所,所栽種的數十年老檀香樹)


                                                        
                                                    (↑印度檀香白皮老山香老樹頭)(收藏品)



                                                 (↑印度檀香,17年)



                    (↑印度檀香,19年)

   

根據研究檀香多年(李應蘭)教授資料所顯示,利用檀香的用途, 雖然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但有目的的引種栽培及試驗,至今還不到100年。
    在台灣省林業試驗研究所試,恆春分所,他們有義務收集各國有經濟效益的樹種來進行栽培繁殖與研究,
    於1913年從外國某公司購得種子200粒, 進行栽培繁殖研究,
    但因當時無法得知栽培繁殖的技術,結果全部失敗。 

1916年再次從國外購入種子100粒,繼續栽培試驗, 
    並得知需要寄生從雲香科的植物取得三要素養份(氮磷鉀),作寄植植物。
    三年之後,已培養至高達三至五公尺以上,但因1919年遭受颱風襲擊,大部份植株倒伏或攔腰折斷, 
    而南部經常有颱風過境,因此有關單位就放棄了此一造林發展計畫,從此擱置。

三十多年之後,1950年根據該所調查報告,當時尚存數十餘株,其中達30年以上的植株還有十幾株, 
    至1997年中國華南植物園(胡啟明)教授來台訪問,並了解到該所現僅有的檀香數十株保存于標本園內,
    或者在南部林管處的幾個單位與墾丁國家公園管轄內都有少數的植株, 且生長並不是很理想。
    並傳言已被山老鼠竊走。且不遜色於印度生產的白皮老山香香味。

以上是在台灣省檀香引種現有的資料。 其他民間小規模開發種植應在(2000年)之後不會超過12年,
    前幾年因栽培技術不夠成熟,存活率並不理想,無法掌控其成長穩定性,
    所以目前市面上產量並不多,經過近幾年來不斷摸索栽培研究,認為有其市場潛力,
    且具有高經濟價值之黃金寶樹,才逐漸被有共識之人及學術單位重視。 

在台灣民間栽培繁殖方面,
    本人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南部, 他父親20年幾前就開始栽植研究,幾經波折現碩果僅存有2株, 
    其中一顆19年;另一株17年,高約九米,直徑約15公分左右。
    根據個人實地觀察,其生長並不是很理想,但從外表看來, 是有一、二十年的風霜傲骨的形象,
    但因是植在田沿隔界又有高低的駁坎邊, 那地方是比較沒有肥沃的土地也是最貧瘠的所在,
    而且又沒有很強壯的寄植植物, 讓其吸取養分,所以沒有辦法如我們所預期效果,
    但在此我們也非常欽佩,十幾二十年前, 前輩們就有其眼光默默耕耘著(檀香),
    讓其下一代至今視為至寶。現在也開始重視此一有經濟效益的樹種,如今正在大量規劃栽培繁殖中。 

預祝這位朋友能如所願, 下次在探討光照及水份與檀香的生長發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伙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